第190节
辛老板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90节,重生09:合成系男神,辛老板,晚上去中文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&esp;&esp;一般来说,寻找一个吸波率极高的材料并不难,比如自然界中就有很多,石墨就是其一,把石墨压成一块板,吸波率也会高得离谱。
&esp;&esp;但你不能用石墨板板打造战斗机吧?
&esp;&esp;想要称之为隐形涂层,尤其是战斗机用的,吸波只是基本门槛,还需要考虑高温耐性、超高速飞行磨损性、密度、还要和主体结构有良好的结合性,且不影响气动布局。
&esp;&esp;贴膜也贴不到发动机里面去,外形设计也占据“隐身能力”中非常重要的比重,最后和“隐身涂层”综合作用才能算切合实际。
&esp;&esp;战斗机是军工领域的皇冠,任何应用都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系统性工程,讲究一个“既要还要”。
&esp;&esp;但哪怕不是隐形涂层,一个全新的超材料结构,一个可塑性极强的成品膜,都是了不得的大事。
&esp;&esp;牟仲义脱了外套,神情严肃了几分,对周瑞说道:“小周,莫激动,莫激动,你给我指导一下,吴华民你记录,我们做一套完整的检测。”
&esp;&esp;周瑞心说我不激动……但我觉得您别激动过头了。
&esp;&esp;吴华民正准备回头拿电脑,还好他有随身携带的习惯。
&esp;&esp;牟仲义却叫住了他,沉声道:“别用电脑,用手写。”
&esp;&esp;吴华民:啊?
&esp;&esp;转而明白了老师的用意。
&esp;&esp;这张膜,真的这么厉害么?
&esp;&esp;第216章 打了小的来了老的?谁这么惨?
&esp;&esp;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了深夜,材料二楼的实验室中,几人依旧在忙碌。
&esp;&esp;周瑞和牟仲义操作各种检测,韩子茵和吴华民手写记录数据,一式两份,确保无误。
&esp;&esp;在这个过程中,周瑞也对这种“超材料”结构,有了更直观的概念。
&esp;&esp;尤其是牟仲义作为吸波材料领域的专家,他的很多经验和判断,让周瑞更加清楚了这张膜的意义。
&esp;&esp;吸波率极高只是其一。
&esp;&esp;真正牛逼的,在于“膜”这种可塑性极强的存在形式。
&esp;&esp;以及……虽然还无法逆向,但可以预见非常低廉的制作成本。
&esp;&esp;存在形式为“膜”,代表着它的应用领域会极为广泛,可操作性大大增加。
&esp;&esp;低廉的成本,则代表着更多东西。
&esp;&esp;牟仲义手有点抖,不知道是累的还是激动的。
&esp;&esp;“太神奇了……它的可塑性太强了。”
&esp;&esp;他终究是忍不住切下来了一内内大小的样本,做成了玻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一番。
&esp;&esp;周瑞也体验了一下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功,老头居然手绘了张结构图,甚至没用过一次橡皮……
&esp;&esp;“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超材料……不……甚至可能是全球唯一具有实际制备可能的超材料……哎呀……我还是积累不足啊,有点摸不准了……”
&esp;&esp;研究者随着精力下降,对最新前沿冒出来的东西,也得通过刷论文来提升眼界,但这个领域实在太新了……
&esp;&esp;他专攻研究工作的时候,吸波材料的主流方向还是铁氧体
&esp;&esp;吴华民:“您这个高度,还摸不准啊?”
&esp;&esp;牟仲义瞪了他一眼:“我高个屁,我真要是高,应该在沈飞或者成飞,岂会在复大养老,全国那么多人,研究几十年都没研究明白,这里面的水深着呢。”
&esp;&esp;到现在为止,隐形战机的概念面世都几十年了,举国上下多少人力物力投入,但依旧没有一款属于自己的隐形战机,甚至曾经的双极之一毛熊,在这个领域也没有什么树建。
&esp;&esp;这地球的蓝天,只有美国的战机可以肆意遨游,一家独大。
&esp;&esp;全球所有国家,都被远远甩在身后。
&esp;&esp;对于国内所有这个领域的研究者而言,只有一个词能够形容。
&esp;&esp;那就是“代差”。
&esp;&esp;巨大的代差。
&esp;&esp;牟仲义看向周瑞,无论这个学生是在多么神奇的“巧合”下完成了这次奇迹,他都想对这个学生说一句谢谢。
&esp;&esp;这是一条全新的路径,不单单是科研工作的路径,更可能打开很多的局面。
&esp;&esp;吴华民道:“老师,咱们接下来怎么弄?要写论文么?”
&esp;&esp;牟仲义瞥了他一眼:“写论文和你有什么关系,这是小周独立完成的实验结果,你最多算是个通讯作者,也不对,你做通讯作者都不够格,顶级期刊也未必会看你的面子,就认真审核一个本科生的论文……”
&esp;&esp;这无疑是份重磅级的研究成果,哪怕暂时无法逆推制备过程,也够发表在顶级期刊上了。
&esp;&esp;只要有一个有分量的通讯作者背书,他相信这个发现将会让很多人抖一抖。
&esp;&esp;而周瑞也会成为,一颗科研界的新星。
&esp;&esp;但要想发论文,就一定要披露一些数据,甚至展示超材料的部分结构……
&esp;&esp;否则总不能空口无凭声称自己如何如何吧……
&esp;&esp;看着吴华民和韩子茵手上的手写记录,牟仲义想起了以前参与成飞项目组时的回忆……
&esp;&esp;那时哪怕一个螺丝钉的参数……都是机密中的机密……要写进论文里的话,以后如果有机会用于“那个领域”,会不会被针对找到破解之法?
&esp;&esp;很多东西之所以无法破解,就在于敌人连是个什么原理都不清楚。
&esp;&esp;牟仲义对周瑞说道:“小周……你这个成果……你这个东西……你这个……”
&esp;&esp;周瑞微笑道:“牟教授,您直说就好。”
&esp;&esp;牟仲义咬牙道:“我是想说……你能不能先暂缓论文的发表,实在事关重大,万一以后这项技术有机会应用在军工领域,发到外网上的东西,可是就收不回来了。”
&esp;&esp;“当然,我也不是一味的让你忍耐,我们复大对于内部出现的科研成果,有一整套助推方案,到时候不但可以拨款经费建立新实验室,甚至不影响你展开商业活动,科研成果的转化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,无论军用的还是民用。”
&esp;&esp;“你们这个实验室的正负责人小于你知道吧,他就是和学校合资注册了公司……用于科研成果转化……”
&esp;&esp;“也不对……这东西……哎呀我也说不清,我平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